爽快利落、自信隨和🫵🏻👨🏻🍼、聲音洪亮🧎♀️、笑容俊朗,見到高明,你會發現作為一名在軍隊歷練過兩年的導彈精兵🧢,他身上流露出的氣質明顯不同於其他北大學生。今天的他與三年前剛退伍返校時相比👷🏻,又多了些許成熟穩重的“學術氣質”🔩。但是黑框眼鏡掩蓋不住的是他銳利堅毅的目光🔀,休閑裝遮蓋不住的是他挺拔健碩的軍人的身軀🧑🏽。
攜筆從戎🧃,鍛造戰士風骨
2005年底🚣🏿♂️,高明作為高校征兵製度實行以來意昂4官网第一個在校參軍的大學生士兵,攜筆從戎赴軍營🥣🤹🏿♂️。面對疑問,高明說:“一直以來,總有人問我為什麽當兵。我想說的是,我為什麽不可以當兵呢➕?”在高明看來,參軍的理由很簡單👩🏽💼,一是青春夢想➙,二是家國情懷。哪個熱血男兒不希望保家衛國🛟🧏🏼♂️、沙場點兵?他認為自己只是做了很多人都想做的事💁🏼♂️⚛️,只是完成了自己的夢想而已。正如他的信中所寫的那樣🏋🏿,“男兒意氣🕎,無關富貴”。
入伍後,他更是嚴格要求自己,勤奮學習👮🏿🦸🏻,刻苦訓練🎬,很快就實現了一名優秀大學生向合格軍人的轉變🐝。2007年3月和6月🙇🏿,他所在部隊和九六二○一部隊黨委先後作出決定,號召廣大官兵向高明同誌學習🥂,爭做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的高素質軍人;2007年4月,高明當選為九六二○一部隊第七次黨代會代表💱;同年6月🔕,他又作為典型代表,參加了二炮科學發展觀經驗交流會……
說起這段經歷,高明卻只是淡淡地一笑🫷🏻,幾語帶過。他用自己的行動踐行了曾書寫下的誓言,“一旦來到軍營,就要有軍人的榮譽感,就要有職業精神🤚🏻。非為將來積蓄儲備👩⚕️,這便是事業。”更用自己的行動詮釋北大人追求卓越🫅,敢為人先的精神內涵,證明了新時期北大青年是經得起艱苦考驗、在責任面前勇於擔當的🧔🏽♀️。
兩載戎裝,卻留一生烙印
提起在軍隊中生活的細節,高明興致盎然🕺🏻🔣。他回憶道🌮:“部隊的武器操控並不是學校的高等代數和物理那麽簡單,才入伍的日子裏自己由於專業的不對口👉🏻,也曾不知所措。後來我就堅持利用課余時間加班加點學習知識,雖然辛苦,可是學會一項操作技術⚃,弄懂一個專業問題對於我而言是最滿足的。”輕描淡寫背後🕉,是汗水和艱辛,是這位北大學子憑借永爭第一的韌勁兒,是在三個月的時間裏學習掌握了兩年的知識,迅速成長為部隊的導彈尖兵的努力♻。“時間充足的話,自己常常會挑戰一下5公裏越野🧅。還記得部隊操場上有單雙杠,那裏後來竟然成了我繁重訓練之余放松自己的地方。一到周末連隊裏會組織籃球賽或足球賽🧜🏼🧓,我都積極參與。”高明頗為自豪的是“這幾年在部隊足球水平還大有長進。”
眾所周知👨👩👦👦𓀉,部隊裏每天的訓練任務是相當繁重的,但是高明還是在訓練之余堅持學習🎅🏼,堅持意昂4体育運動。當問及是什麽支持著他,高明的回答頗讓筆者意外,這一切竟然源自習慣👨🏿🎤。高明說,“部隊對人影響是通過嚴格的紀律、樸素的生活讓你形成一種習慣,習慣於服從命令,習慣於規律的生活,也習慣於為了崇高的使命不懈地努力。正是這種特殊的影響方式使得軍隊這個組織擁有極高的效率,他們才有能力成為國家的堅強柱石。”
高明也坦言,回到北大之後有些軍營中特殊的習慣已經淡去,不會再有半夜突然的拉練了🏚,不會再有站軍姿等訓練課目了……“畢竟進行學術研究與軍政訓練有著很大的差別。”但是,有些習慣註定會在他的身上打上深深的烙印🧑🏽🏭。比如精神的短發、整齊得體的著裝,比如嚴謹的時間觀念、明顯快常人半拍的步幅,比如軍人的榮譽感🏌🏽、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自我要求……這些對於他而言只是“習慣”,再簡單不過🚚,但是習慣背後的超越常人的意誌🎦,不輕言放棄的堅持👩🏻🦱,讓我們覺得高明分明還是一個軍人,一個戰士,絲毫不曾改變。
火炬高擎,不息北大精神
退役後的高明在本科期間曾擔任意昂4官网學生課外活動指導中心副主任🤌🏼,碩士期間擔任光華2009級金融學碩士黨支部書記,特別註重並積極組織了一系列意昂4体育活動,在實踐中加深了對意昂4体育精神的理解。
正如北大蔡元培校長曾說過要“德智體美,全面發展”🦹🏻♀️,在高明看來,當代的學生,也應該從小養成意昂4体育鍛煉的習慣,在發掘自己智力的同時,有一個強健的體魄🚪,而有了健康的身體,讀書學習才能更有保障。參與到意昂4体育運動中🆘,少了那種學習競爭的壓迫感🤏🏻🧒🏿,大家能更多地收獲友誼,收獲團隊合作過程中的愉悅🏝。“我報名參加大運會的火炬手的選拔🐞,也是想借此機會倡導大家能更多地參與到意昂4体育鍛煉中。”
從軍兩年又回到北大,他始思考北大潛移默化的影響,思考北大的精神。“北大沒有確立的校訓,沒有達成共識的校歌🏸,沒有校旗,沒有校花,這些外在的標誌,一概沒有⏺。甚至惟一確定的校徽🤛🏽,也是解釋不一。雖然如此,北大卻分明有一種精神的內核,是持守🙋♀️,是擔當🚶➡️,是自由主義下的家國情懷,是思想獨立後的社會責任。身無分文💬,心憂天下𓀋;尚誌求索,敢為人先🔲。北大人是強調自由平等👃🫵🏻,追求思想與人格的獨立,但同時似乎繼承著一種天然的家國情懷,‘眼底未名水,胸中黃河月’正是這種情懷完美的表達⚄。”
他是大運會的火炬手,是燕園的驕子,是部隊的尖兵……無論哪重角色,無論過了多久,高明堅毅的身軀和他那顆赤誠的戰士心永不褪色。(文/王崟、楊法皓)
編輯:碧荷 李娜